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米博体育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传统健身房:能否走正路还把钱赚了?

2024-01-22 07:57:1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传统健身房:能否走正路还把钱赚了?据公开资料记载,健身行业的源头是健美操。健美操起源于古希腊时期,同时期的古印度,流行古瑜伽术锻炼身体。当时提倡体操与音乐结合,为现代健美操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  19世纪末20世纪初,欧洲形成了许多健身操流派,其中2位关键人物,推动了现代健身操的大发展。一位是美国太空总署的医生库帕博士,他在20世纪60年代,为太空人设计必需的体能训练内容,是现代健身操的萌芽。

  1981年,著名影视明星简·方达出版了书籍《简·方达健美术》,从此健美操开始席卷全球,在全世界传播和推广开来。在此背景之下,健美操开始传入中国。

 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,2013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000余家,其中80%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。2020年,全国商业健身房倒闭数量约1.65万家。有将近10年的时间,健身房频现各种跑路乱象。

  大部分的健身房“大而全”,包括器械区、有氧区、私教区、自由力量区、拳击区、动感单车室、操房、泳池、男女浴室等,这种健身房,至少2000平米起,只要成为会员,里面的项目即可免费体验。

  可以看到,这种健身房的目标用户是所有人,越能更多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,就越能吸引到更多用户。

  由于政策推进和人们健身意识提高,2001年之后,线年,一张中体倍力的年卡能卖到1万元,青鸟健身则为8000元。当时行业毛利率超过40%,红利期吸引了大量玩家入场。

  但发展了几年之后,这种模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,竞争越来越激烈,于是健身房开启了价格战。2010年以后,大型综合健身房年卡价格已经跌至3000元左右,甚至还要更低。

  早几年,传统健身房的办卡模式,至少一年起。知乎上一位自称曾是浩沙健身会籍顾问的人表示,在浩沙工作了4年,2017年离职,那几年卖三年卡很多,五年卡甚至十年卡都有。很多传统健身房极少有月卡或者季卡模式,即便有,也是价格极高,让用户感觉非常不划算。

  比如2016年,我在一兆韦德办的2年卡5000多元,还送半年,同事办的4年卡,只要8000元,合计一个月才166元,而一兆韦德公众号显示,其月卡1000元,季卡 2250元,当然长期卡对会员来说显得更划算。

  但无论健身房开在哪里,新客户的流量总是有限的,早期竞争小,新人多,但随着竞争压力增加,新人可能半年、一年就消耗完了。“商业小纸条real”表示,传统健身房开业第一年最赚钱,主要通过疯狂促销折扣办卡,第二年周边人群基本已经被榨干。

  因为,初次办卡的会员能坚持健身的都很少。2017年数量显示,健身俱乐部活跃用户比例仅为7%。

  没有持续坚持健身的动力,再加上一些不可控的原因,如搬家、工作忙、没时间等。此外,冲动消费居多,等冷静下来,大部分人去几次就不去了。

  健身房赌的就是,会员办了卡不来,所以他们才会以这么低的价格促销,吸引新会员。但新会员到期之后,不会主动续卡。

  很多健身房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用户“冲动复购,没有养成健身习惯”的问题,就无法促进用户复购。

  这体现在“秀”上,随着新媒体的发展,健身房成了人们“秀晒炫”的场所,人们“秀”的心理,大致分几类:

  长期秀同样的东西,总会厌倦;如果短期内没达到预期效果,用户对健身房的黏性就会降低,渐渐就不去了,更不会复购。

  这就很考验健身房,提供什么样的服务,满足用户这些需求,从而留住他们。但大部分健身房在这方面的服务做得不够,或者说,他们也提供了自己的服务,但不符合用户的需求。

  很多小白第一次到健身房不知道怎么做,没人带,体验不好,再加上自己健身没有效果,即便本来想健身的也不会再考虑去健身房办卡了,因为他觉得办了也不会去训练。

  所以大部分传统健身房,就只能从一个顾客上赚到一张年卡的钱。因此,健身房索性就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疯狂拉新上,甚至进行全员销售,而无心提供服务。

  针对这点,新型健身房作出了转变,从服务着手,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,获得了不错的复购和转介绍。它们是如何做的,大家可以移步文章次条查看。

  但数据显示,上课最多的48%私教会员就占了总消耗课时的80%以上。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私教会员激活不足,买了课之后就不来了或者来几节课之后就放弃了。

  传统健身房对私教的要求大都是销售型的,并且承担着巨大的KPI,教练的工资收入与销售业绩息息相关,压力很大。

  这就造成了很多专业教练没有时间、精力,也没有心思提升自己的服务和专业能力,而更专注在销售上。

  据“商业小纸条real”分享的案例,私教的底薪都比较低,如杭州某传统健身房的头部教练费费,只有3000元底薪,她每个月可卖出2万元私教课,卖课提成约10%。上课提成一节课可拿到总价的40~50%,按照杭州健身私教课均价350元一节来算,费费提成150元米博体育,一天拉满上8节私教,日入1200元,一个月工作25天,收入3万元。再加卖课提成和底薪,月入4万左右。

  而对于新人教练来说,销售压力很大,课程提成却只有25~30%。月入只有几千元的教练比比皆是,而且很多都活不过头3个月。

  不高的底薪、极低的提成、狭窄的上升空间,这是大部分健身教练的生存现状。从而导致教练的流失率高,波动性大。很多用户表示,自己在健身房两年换了六七个教练。

  很多健身房常年都在招教练,而且“销售型”教练的性质,造成教练门槛低,水平参差不齐,有些教练仅经过一周培训就可拿证上岗,缺乏基本职业素养。

  对于用户来说,本身得到的服务就不够,再加上频繁换教练,心理感受也会非常差,不仅不会续费,甚至会出现退费的现象。

  新型健身房,解决了私教的困境,将销售型私教转变为服务型,同时结合其他方式,让用户在私教方面增加复购,以上内容可以在次条文章中查看。

  由以上分析可见,传统健身房只有会员和私教比较单一的盈利模式,再加上无法解决用户持续复购的问题,所以造成大部分传统健身房的运作模式本质是销售,而非服务。

  对于单纯办了年卡的会员来说,未来的一年甚至几年,健身房都要向他们提供服务,如果用户来得频繁,对健身房来说,还不划算。(器械损耗、泳池水更换、洗澡服务等都是成本,所以很多不锻炼的用户,干脆把健身房当澡堂,觉得每天去洗澡都能赚回会员费)

  私教也是如此。目前绝大部分场馆都采用按次扣费的私教销售模式,每消耗一次课,健身房才算赚到了这次课的钱,会员不来上课,就意味着这个现金流不能确认为收入,还要面临会员退课风险。

  大部分传统健身房都是大店运营,功能齐全的健身房甚至有数千平米,这就意味着要面临前期高成本投入、高额的房租(房租要占到成本的20~25%)、人力成本(占总成本的40~50%)等问题。

  有开过健身房的人士表示,2000多平米的场地,包括前台、教练在内,员工有8至10人。如果注重销售,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去卖卡,有些健身房,仅销售就有几十上百人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一家小型健身房的投入约30~100万,中型约100~200万,大型约200~500万。

  综合计算,一般的健身房扣除具体各项开支后,毛利约30%,如果固定成本管控略不严格,或者会员收入续费率下降,非常容易亏损。目前我国健身房整体能够盈利的约20%,勉强打平的约20%,剩下的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
  所以,业界一直流传着一个笑话:开健身房,会籍顾问赚钱了、教练赚钱了、甚至前台都赚钱了,但是老板不赚钱。

  许多健身房老板甚至直接形成这样的经营认知:健身行业的算账方式与其他行业大有不同,只看现金流。

  这就造成,许多健身房专注地靠吸纳新会员来滚动现金流,根本无心去提高服务质量。不提高服务质量,就没有续卡率,反而会形成高负债率。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  健身房为了赚到钱,就必须开很多分店。一些健身房会把第一家店赚的钱投入第二家店,一旦资金流断裂,就干脆跑路。浩沙就是高负债率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例子。

  也有很多健身房干脆就只赚一波钱。刚开张时,通过大肆促销,吸引到第一批会员,年卡卖出那一刻就收到了未来一年甚至三年五年十年的现金流。甚至有些健身房不到半年即可回本。

  如果投入100万,一年卡2000元,三年卡4000元 ,办500个一年卡,或者250个三年卡,就可以“回本”。

  甚至一些健身房开启资金盘模式,不想长期经营,只想捞钱。找好场地,设备一搬,找一堆只吃提成的销售,开始卖会员卡和私教课,打着开业打折的名号,疯狂促销,开业前或开业没多久,直接带着设备跑路,换个地方再来 。甚至有专门的公司、团队帮健身房做销售、卖会员卡,帮健身房卖出200万元,自己可以拿走100万元。

  传统健身房的核心问题就是无法持续经营,因为只关注现金流的做法是错误的,健身房要想持续运营,应该关注净利润。

  首先,不能直观地把从客户身上获得的所有收入列为总营收。只有客户的会员卡到期了,或者已经把某节私教课上完了,才是确认收入。

  健身房今冬关店潮?全案解析浩沙、一兆韦德、乐刻、Keep、超级猩猩…揭秘行业20年的潜规则 蛋解创业

href=""

搜索